叙事护理——竖着的大拇指
那是一个平凡的夜班,我第一次见到了小凡,因为气道梗阻插着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通过同事的交班,我了解了他的情况,小凡15岁,是一个既往诊断智力低下、癫痫的特殊小男孩。虽然智力发育落后,但他一直上着特殊教育学校,在班级里也是一个听老师的话,表现优秀的好孩子。
这一次他因为癫痫的持续发作引起了喉梗阻,导致了他呼吸困难,在镇静、镇痛药物的作用下,小凡能配合治疗,但在吸痰或者翻身后,小凡会出现一些躁动。接班时,在吸痰和翻身操作前我轻抚小凡的额头,拉着他的手,对着他的耳朵轻轻地说:“小凡,不要害怕,我是晚上照顾你的曾阿姨,阿姨这会要给你翻身、吸痰,可能会有一点难受。”小凡微微张了张眼睛,看了我一眼,轻轻地点了点头。操作结束,我轻轻擦拭着小凡额头上的汗水,希望能够给他一丝安慰。“小凡,已经操作结束了,你刚刚的表现真的太棒了,现在好好休息,阿姨一直陪在你的身边”。我知道,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小凡肯定非常害怕和无助,他是一个需要更多关注和特殊照顾的孩子。
因为不同于小婴儿,15岁的小凡体重较大,每次翻身、吸痰、皮肤护理等操作都需要多个医务人员配合完成。作为主管护士,我尽量把对小凡的治疗集中进行,并且在做翻身、吸痰等可能会刺激到小凡的操作前都先轻轻地告知小凡,对他进行鼓励,并对他的配合用语言和抚摸进行赞扬,小凡也会用点头和微笑回应我。
夜晚渐渐过去,朝霞驱走了晨雾。小凡的病情每天都在好转,我对小凡说,“小凡,感谢你这几天和阿姨的配合,你的表现太棒了,坏坏的病毒已经被小凡的勇敢吓跑了。今天我们要把嘴里的管子拔掉了,你就可以自己说话,自己吃饭了,好吗?”说完我给他竖一个大拇指,他眼睛看着我,轻轻地点着头,手缓慢地竖起了大拇指,那是他的回应。
在PICU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小凡病情稳定,即将转出PICU。这一天小凡望着我的眼睛,用小小的声音说了一句:“谢...谢...曾阿姨!”此时此刻,作为一个护士也是一个妈妈的我眼里泛起了感动的泪光。
在平凡的工作中,我看到了生命的宝贵和坚韧,我看到了爱的力量。也许PICU里带着气管插管的患儿无法表达,但我们轻柔的语言和温暖的动作,也能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精心照护。尽管 PICU常常让人感到恐慌和无助,但我相信,在这个地方,也有着许多温暖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