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护理

尽我所爱,温暖寒夜

发布时间:2023-07-11 16:34:32 本文来源: 儿童心脏病中心护理团队 供稿: 鲁浩

       对于许多病人来说,在医院的日子是他们最孤独和无助的时候,孩子的病情变化更是牵动着每一个父母的神经。

       这天夜班,我和我的搭档小颖刚跟白班的同事完成交接班,急诊科的老师就电话通知我们,要收一个一岁半的先天性心脏病重症肺炎的小朋友,但是孩子是藏区过来的,不懂汉语,无法沟通。接好电话,我立即通知医生并备好心电监护仪及吸氧等装置等待患者的到来。十分钟后,急诊的老师将患者转运至病房,此时患儿面色苍白,唇周发绀,呼吸急促,发育落后严重营养不良,腹部膨隆,浑身也是脏兮兮的,跟随的爸爸紧张地看着孩子,急得满头大汗,焦急地转圈圈。见此情景,我拍拍爸爸的肩膀,采取比划的方式示意他坐到孩子床边的椅子上。快速完成交接后,遵医嘱立即给患儿安置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安置CPAP,同时完善相关辅助检查,通过一系列急救处理,孩子的病情得到基本控制。

       但是接下来的病情交代和沟通成了我们的大难题,“怎么办?怎么办?”忽然想到隔壁房间4床家属好像也是藏区过来的,于是抱着试试的心态去请求4床家属的帮忙,好在家属比较热情,虽然还是有点语言差别,但是大体上还是可以勉强交流。通过交流,我们对孩子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看着爸爸焦急的眼神,我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们会尽力的,经过我们及时的输液、输血、上呼吸机,小朋友的情况已经稳定一些了,你也不要太担心了,不会的地方可以打铃或者到护士站叫我们,我们会帮助你照顾小朋友的”。

       爸爸一个劲地冲我们点头。

       接下来,我为小措姐擦净身体,换上了干净的病员服,同时手把手地教爸爸怎么喂奶怎么换尿不湿。虽然不能通过口头语言进行交流,但是肢体语言同样不妨碍我们的交流。经过一夜的折腾,在天快亮的时候,小措姐终于安静入睡了,这时我在措姐爸爸脸上看到了一抹最朴素的笑容,一种无声的最好的安慰。

       接下来的日子里,病房里的医务人员都把小措姐当自己的小孩照顾,每天上班大家都要抽空去她房间,主动承担洗澡、换尿不湿、喂奶等生活护理;每次也都会跟小措姐爸爸讲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虽然不能完全明白意思,但是通过我们的语言加肢体比划,还是能够完成基本的交流;慢慢地小措姐撤了呼吸机,烂掉的屁屁也长好了,从开始来的面黄肌瘦到白白胖胖,每天看见我们都很开心的摇奶瓶打招呼,甚至学会了用汉语叫姨姨。经历了大半个月的治疗,小措姐终于出院回家啦!出院时爸爸用刚学会的汉语一个劲地给我们说谢谢、谢谢。

       通过小措姐的故事,我深深觉得除了治愈疾病,给予关爱和陪伴,在医院里才会燃起生的希望,才能抚慰最平凡的人心。最好的叙事护理是叙事于无形,进行生活化的叙事,融入工作的方方面面,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作为一名护士,在工作中,我们应该让自己成为一道光,不仅滋养他人,同时也可以尽我们所爱,照亮别人,温暖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