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出诊——历时48小时,只为带去希望

发布时间:2021-11-16 08:36:17 本文来源: 小儿外科 供稿: 刘茂

疫情阴影笼罩下的11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的工作紧张有序地开展着,符松主任的一通电话,让我格外紧张——凉山州金阳县新生儿科一名刚出生的婴儿,考虑脊髓脊膜膨出,因当地医疗限制,我院儿外科、新生儿科和急诊科紧急成立联合工作组,需要你与新生儿科蒋琼医生一同前往金阳县人民医院,将患儿安全带回我院进行下一步治疗。

挂断电话的我迅速回忆这种罕见疾病的相关医学知识:MMC:(脊髓脊膜膨出)发病率约0.1%-1.0%,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是脊髓连同其表面被覆的脊膜囊由先天性椎板缺损(先天性显性脊柱裂)部位向外膨出所致。合并脑积水或其他畸形者可出现相应症状。多主张早期手术修补脊膜膨出,合并脑积水者需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再做脊膜膨出切除修补术;囊壁已破溃或及其菲薄者需紧急或提早手术。

下午两点,由于时间紧迫,新生儿科住院总医师蒋琼、急诊科护士商榆与我在救护车内分析患儿病情,商讨途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及处理方案后,就携带路途中可能用的急救物品及生活物资就朝着金阳县出发了。

山涧的救护车闪烁蓝光显得分外耀眼,但也格外冰冷,忍不住触摸这些仪器,也散发着丝丝冰凉,我们也各自蜷缩在一角,闭目争取片刻的安宁。似乎每个人都在积蓄着能量,渴望在接触到患儿的瞬间便能全身心投入治疗。

次日凌晨三点二十五分,经历了13小时25分的车程,终于抵达金阳县人民医院,家属见到我们时,激动的和我们握手,长时间等待让家属倦容满面。看着满脸倦容的家属们,我因为不能以更短的时间赶到而心生惭愧,同时又觉得身上顿感责任满满。他们等待的不仅仅是我们,更是孩子活下去的希望。经过检查,确认患儿生命体征均平稳后,我们决定让两位司机先休整,毕竟返程也需要很久的时间,疲劳驾驶也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在司机师傅休息的间隙,我们和金阳县人民医院的医生沟通的患儿的详细情况,对新生儿做了全面的转运评估。

经过详细沟通和检查后,我将患儿病情汇报给了在远程焦急等待的符松主任,主任再三叮嘱我检查患儿局部情况,一定小心护理,避免局部破溃。

经过短暂休整,我们再次与当地医生共同对患儿进行生命体征支持及检查。十一时,在家属的注视下救护车缓缓返程,车上承载的是全家人的希望,也承载着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回程时的天气已经开始转晴,商护士不断地安抚着哭闹的新生儿,我和蒋医生也时刻检查患儿包块的情况,偶尔看看窗外川蜀大地的风景,感叹中华大地的广阔,生命力的顽强...又经过近14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在凌晨一时二十七分将患儿安全送入我院新生儿科。

如释重负、疲劳的我又一次安静的在值班室躺下,回想起这一路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应急处理,但都没用上,心里想着也还好没用上。

此时符松主任的信息再次响起,仔细交代了患儿接下来的检查及治疗计划。我很纳闷他不是还没见到孩子吗,怎么就像已经亲自诊断过一样?突然我才明白,我此次出诊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照顾患儿安全,也充当了我科室团队的眼睛,在我离开期间,留守的老师们同样没有懈怠,通过我的描述及体格检查,已经为患儿制定周详妥善的治疗方案。每一个同事都心系这名遭遇不幸的宝贝。

这名患儿即将在我院进行手术并展开下一步治疗,看着符主任和同事们商议的周全的诊疗方案,相信过不了多久他将远离病痛的折磨,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回程的途中,蒋医生、商护士和我,我们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晕车症状。虽然被人们尊称“白衣天使”,但其实我们也都只是省妇幼医护人员中普通的一员,是整个医护行业中普通的一员。但是即使是普通的一员,我们也会一直在患者身旁,省妇幼儿外科也会一直守护着人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