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跨越500公里的筛查,为藏族姐妹按下宫颈癌“停止键”
在川西高原的广袤土地上,一条由专业医术与深切关怀铺就的“宫颈健康守护之路”已蜿蜒前行了五年。自2020年起,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宫颈疾病防治中心的医生们便开始了她们对阿坝州的深情帮扶,她们带上便携式的阴道镜,足迹遍布马尔康、金川、小金、黑水、红原、壤塘、阿坝等偏远县城,在当地妇幼保健院的组织下,为筛查异常妇女进行阴道镜检查,累计完成阴道镜检查逾800人次,检出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80余人——这不是一个轻飘飘的数字,而是80多个被改写命运的家庭。
2025年10月-11月,成都·炉霍
2025年10月,这条“守护之路”延伸到了甘孜州的炉霍县。
在海拔三千多米的川西高原上,炉霍县41岁的藏族妇女阿召从未想过,一次看似平常的妇科检查,会成为她生命轨迹的转折点;她更不知道,一群素未谋面的医生,一次跨越500公里、驱车8小时的奔赴,正将她从宫颈癌的悬崖边奋力拉回。
8小时奔波,13名妇女的希望之旅
2025年10月8日,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的统一安排下,该院宫颈疾病防治中心的李泽均副主任医师接到了一个特殊任务——应炉霍县妇幼保健院的邀请,前往当地为“两癌”筛查中结果异常的妇女进行进一步的阴道镜检查。
炉霍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许多妇女终身未曾进行过规范的宫颈癌筛查。李医生清晨出发,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了整整8个小时,才抵达这座高原小城。此行的目的明确而紧迫:为当地13名筛查结果异常的妇女进行阴道镜精准检查,避免她们因交通不便、认知有限而延误病情。
“毫无不适”的背后,隐藏着悄无声息的病变
阿召是这13名妇女中的一员。在此次筛查之前,她从未做过任何宫颈检查。“身体没有任何不舒适的感觉”,这是她最初的想法,也代表了当地许多妇女的普遍认知。然而,初步的细胞学检查(ASC-H)结果已亮起“黄牌”。
在炉霍县妇保院简陋但洁净的检查室里,李泽均医生通过阴道镜,清晰地看到了阿召宫颈上不寻常的异样。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她当即为其进行了宫颈活检。一周后,活检病理报告传回,结果令人心惊: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3级),这是名副其实的“癌前病变”,再往前一步就是宫颈癌。
从CIN3到微小浸润癌:电话那头是生命的警报
炉霍县妇保院的医生在接到省妇幼保健院的电话通知后,第一时间将结果告知了阿召。面对这个陌生的医学名词和突如其来的消息,阿召在迷茫中感到了恐惧。在医生和家人的鼓励下,一个月后,从未离开过家乡的她,第一次踏上了前往成都的求医之路。
11月3日,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宫颈疾病防治中心,阿召顺利接受了宫颈LEEP锥切术。手术过程顺利,总费用不到2000元。术后,她安心地踏上了归途,以为这场风波已经平息。
然而,就在回家后的第三天,一个来自成都的电话再次打破了宁静。这一次的消息,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对锥切下来的宫颈组织进行更完整的病理检查后发现,阿召体内潜伏的病变,比预想的更为凶险:不仅仅是CIN3,已经出现了深度为1.4毫米的“微小浸润”,这意味着早期宫颈癌的魔爪已经探出。
“悬崖勒马”:一场被提前知晓的癌症
“她在悬崖上被拉回来了!在大火即将爆燃前被及时发现了!”宫颈疾病防治中心的赵清平主任在回顾这个病例时,用了这样两个形象的比喻。LEEP手术不仅是一次治疗,更是一次最精准的“诊断”。正是通过这次手术获取的组织标本,才让隐藏极深的微小浸润癌彻底现形。
不幸中的万幸是,发现得极其早期。赵主任告诉阿召,她只需要再接受一个全子宫切除术,就能有效阻止进一步发展为浸润性宫颈癌,达到治愈。一个原本可能吞噬生命的疾病,在爆发前被按下了“停止键”。
筛查:照亮高原女性健康的“暗角”
阿召的故事,是四川省妇幼保健院长期致力于基层医疗帮扶和宫颈癌防治工作的一个缩影。此次炉霍之行,共检出宫颈癌1人,高级别癌前病变(CIN2-3级)8人,为9个家庭带去了早诊早治的希望。
这起真实的案例再次向公众发出强有力的健康提醒:
1. 宫颈癌可防可治:从癌前病变发展到浸润癌通常需要数年,定期筛查是阻断这一进程的关键。
2. “无症状”不等于“无风险”: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往往没有任何症状,不能凭自我感觉判断健康与否。
3. 筛查技术是关键:细胞学或HPV初筛结合阴道镜及病理活检的“三阶梯”诊断流程,是精准诊断的保障。
从“救人”到“育人”:点亮一盏灯,更要守护一片天
阿召的故事,是近80个被挽救生命的缩影,但其意义远不止于此。
五年来,四川省妇幼保健院的专家们深知,一次性的医疗支援可以拯救一个个“阿召”,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高原的医疗困境。每一次长途跋涉的下乡筛查,都伴随着更深远的使命: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
于是,在奔波于筛查一线的同时,一项更为关键的工作在同步推进——为当地培养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如今,这项工作的成果正在显现。在汶川、在茂县、在九寨沟、在小金……曾经前往省妇幼保健院进修学习的当地医生,如今已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宫颈专科医生。她们接过使命,成为扎根家乡的健康“守门人”,为自己的姐妹们提供着规范、优质的医疗服务。
这支“不走”的队伍,让健康的守护从一次次跨越山海的紧急驰援,转变为一种日复一日的、可持续的本地关怀。它意味着,即使省城的专家离去,筛查与守护的阳光依然能持续照耀高原。
尾声:守护,仍在继续
阿召是幸运的,她的幸运源于国家“两癌筛查”项目的政策支持,源于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医生们不懈的坚持与精湛的医术,也源于这条历时五年、跨越千山万水的健康守护之路。
这条路,连接着成都与高原,更连接着生命与希望。它再次向我们证明:宫颈癌可防可治,关键在于定期筛查。一趟趟500公里的奔赴,一次次深入的基层帮扶,为高原上的“阿召”们驱走阴霾,点亮了健康的明灯。这也深刻诠释了国家“两癌筛查”项目的深远意义——让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让筛查的阳光照进每一个角落,才能真正守护住每一位女性的生命与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