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耳鼻喉科联合麻醉科、PICU等多学科团队,成功为一名3个月大、合并膈疝术后复发、重度声门 下狭窄的危重患儿小白(化名)实施“全麻下支撑喉镜喉气管瘢痕狭窄球囊扩张术”。该手术是我院首例婴幼儿重度喉狭窄微创介入治疗,不仅攻克了“婴幼儿气道 狭窄”这一临床诊疗难题,更标志着我院在“婴幼儿复杂气道疾病精准诊疗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病例聚焦:危重患儿的“气道生死关”
患儿小白因“左侧膈疝术后2个月复发2天”入院,入院时已出现三重危急情况:
1.严重肺部感染伴左肺发育不良;
2.小儿外科急诊行膈疝修补术时,麻醉插管多次受阻——声门下区气道通气孔直径仅2.5mm;
3.患儿出现“吸气性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凹陷)” ,伴持续性喉鸣,经电子喉镜检查确诊为 Ⅳ 度声门下狭窄”(管腔狭窄程度达70%-90%),气道梗阻已危及生命,需紧急干预。
技术攻坚:多学科协作的“精准诊疗链”
面对婴幼儿气道解剖特殊、狭窄程度重、合并症多的三重挑战,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诊疗(MDT)机制”,各学科各司其职,构建专业诊疗闭环:
1.术前评估:定制方案
耳鼻喉科团队排除气管软化、狭窄等合并畸形,定制手术方案;
麻醉科团队结合患儿体重,制定“静脉复合麻醉+保留自主呼吸麻醉”方案;
PICU团队为术后患儿生命体征监护保驾护航。
2.术中操作:微创精准把控
耳鼻喉科团队主导手术,核心操作凸显技术专业性:
采用支撑喉镜+内镜精准暴露声门下区,定位狭窄;
导入一次性高压球囊导管,精准加压,持续扩张3次,过程中实时监测气道黏膜张力,避免过度损伤;
扩张后立即行气管探查,确认无黏膜撕裂、出血,管腔直径扩展至6mm,气道通畅度达90%以上。
3.术后监护:多维度保障恢复
PICU保障患儿术后生命体征及积极抗感染治疗,肺部感染控制后成功撤机;
术后15天复查显示:声门及声门下区黏膜光滑,管腔直径稳定无狭窄,患儿自主呼吸平稳,喉鸣音、吸气性三凹征完全消失,血氧饱和度持续维持在95%-100%。

患儿术前术后气道情况对比
专业解读:球囊扩张术——婴幼儿喉狭窄的“微创金钥匙”
声门下狭窄是婴幼儿气管插管后严重并发症,按Cotton-Myer分级分为Ⅰ-Ⅳ度,其中Ⅲ-Ⅳ度(狭窄>70%)
因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曾是临床诊疗“硬骨头”。我科此次采用的经支撑喉镜下喉气管瘢痕狭窄球囊扩张术,具有三大核心技术优势:
1.精准微创:通过支撑喉镜+内镜引导,避免开放手术对喉部结构的破坏,术中球囊压力、扩张时间均通过监测控制,减少黏膜损伤;
2.安全可控:对比传统CO₂激光手术易导致“黏膜碳化、瘢痕再形成”的缺陷,球囊扩张通过物理性径向力撑开瘢痕,术后狭窄复发率降低至15%以下(传统手术复发率约30%);
3.可重复治疗:对于复杂或复发狭窄,可根据患儿生长发育情况,分阶段更换不同规格球囊(如从2.5mm逐步过渡至6.0mm),最大程度适配婴幼儿气道发育需求。
此次手术的成功,并非单一科室的突破,而是我院“多学科协作(MDT)+精准微创技术”的集中体现。未来,耳鼻喉科将持续深耕婴幼儿气道疾病、成人复杂喉气管狭窄等领域,通过技术创新与学科协作,为更多气道疾病患者打通“生命通道”!
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西部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联盟常务理事单位,依托多平台资源,以先进技术+暖心服务,为全年龄段患者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全周期健康保障。
科室现有医生11名,含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5名,2人任研究生导师、6人具硕士学历。科室在小儿呼吸道疾病、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睡眠障碍疾病、儿童听力障碍诊断及干预等疾病方面等领域经验丰富。
诊疗服务科室聚焦全人群个性化需求:针对儿童,重点解决睡眠障碍(如OSA)、听力障碍等问题,提供新生儿听力筛查、儿童听力康复等特色服务;为成人、妊娠期妇女定制专属方案,规避常规方案适配性不足问题。技术上主打等离子、显微镜下微创手术,配备奥林巴斯电子鼻咽喉镜等先进设备,并针对性配置儿童专用诊疗仪器,实现“创伤小、恢复快”的精准诊疗目标。
科室始终秉持“服务不辍,爱心永恒”的理念,为全省全人群耳鼻咽喉健康筑牢防线。
咨询电话:65978199、65978319,欢迎垂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