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

关注唐氏综合征,科学孕育健康宝宝!

发布时间:2023-03-17 16:18:55 本文来源: 医学遗传与产前诊断科 供稿: 伍志灵

每年的3月21日对于健康家庭来说可能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子,然而对于淹没在世界各地的唐氏综合征患者和家庭来说,却是意义非比寻常的一天。因为自2011年起,为了提高公众对唐氏综合征的认识和关注,联合国大会正式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义为“世界唐氏综合征日”。

一、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唐氏综合征

唐氏综合征又名21-三体综合征,是一种由于额外的一条21号染色体而导致的染色体疾病,由英国医生约翰·朗顿·唐(John Longdon Down)在1866年最先报道。该病患者常伴有特殊面容、智力低下、发育迟缓、先天性心脏病、消化器官畸形以及阿尔兹海默症等症状。是新生儿最常见的染色体疾病,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700~1/800,占染色体疾病总数的90%以上并且约60%的胎儿在妊娠早期流产。2012年发布的《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中显示我国的唐氏综合征发生率约为14.7/万,每年新增加2.3-2.5万例,而每年新出生的唐氏综合征患儿其生命周期的经济负担超过100亿元。

二、唐氏综合征发病的原因是什么?

在我们的细胞核中有一样东西叫“染色体”,它携带了我们的遗传信息。通常一个正常人有23对染色体,每对染色体中一条来自爸爸一条来自妈妈。人类的设计非常的精妙,染色体数量不多不少才能将父母的遗传信息准确表达,多一条少一条都会发生错误。然而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孩子却有一条额外的21号染色体,原因是由于其父母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21号染色体不分离导致。正是这一条额外的染色体改变了患儿组织器官的发育,给他们带来了精神和身体上的改变。


为什么多一条21号染色体会导致唐氏综合征的临床表型呢?有研究报道其致病机制主要是由于人类21号染色体(HSA21)的剂量效应使其部分基因表达异常,从而导致相应的临床表型。

三、唐氏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1.特殊面容:眼距宽,鼻根低平,眼裂小,眼外侧上斜,有内眦赘皮,外耳小,舌胖,常伸出口外,流涎多。身材矮小,头围小于正常,头前、后径短,枕部平呈扁头。


2.喂养困难及智力低下,其智能低下表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明显,中到重度智力障碍(智商25~50)。语言障碍,学说话慢,口齿含糊不清。行为障碍,常傻笑和重复简单动作,少数患儿易激惹、多动,动作发育和性发育延迟。

3.生育能力受限,男性患儿生长至成年后也无法拥有生育能力。女性患儿成年后有月经,可能有一定的生育能力。

4.并发症多,常伴有视力障碍、听力障碍、嗜睡、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内分泌异常等其他问题。因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各种感染,白血病的发生率比正常人群增高10~30倍。

四、一般孕妇怀有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首先,一些孕妈妈觉得,只要夫妻双方都正常,家里也没有人得过唐氏综合征,自己的宝宝就一定不会是“唐宝宝”。错!胎儿患唐氏综合征是散发的随机事件,任何夫妻都有生育唐氏儿的风险。

其次,孕妇年龄是导致婴儿患唐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大相对风险越高,高龄孕妇生殖细胞或受精卵在分裂时更易发生染色体不分离现象。母婴保健法中分娩年龄大于35岁为高龄孕妇。

再者,(最后)孕妇是否吸烟、叶酸的补充、口服避孕药、有害环境污染物(如高浓度苯)接触等,都能增加配子形成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分离的几率从而导致唐氏综合征发生的风险增加。

五、生育过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孕妇再次生育的患病风险高不高?

要判断再次生育唐氏综合征患儿的风险,我们需要知道唐氏综合征的三种类型。

第一种为游离型(47,XX/XY,+21)。该型最常见为21号染色体多一条,约占唐氏综合征患病人群的95%。



   第二种为易位型(46,XX(XY), rob(14;21)(q10;q10))。该型染色体总数不变,但其中一条14号染色体发了与21号染色体的易位重组(称为罗伯逊易位),约占唐氏综合征患病人群的4%。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患者父母之一携带一条发生了罗伯逊易位染色体,导致将这条异常的染色体遗传给了孩子。




第三种为嵌合型(46,XX(XY)/47,XX(XY),+21)。该种类型患者表现为既有正常的核型,也有异常的三体型的核型,占唐氏综合征患病人群的2%左右。他们的表型症状比典型的21三体型症状较轻,轻重通常取决于三体型核型所占的比例。

因此对于生育过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孕妇,除开上文所述年龄等因素外,如果曾生育游离型或嵌合型的患儿,那么再次生育唐氏儿的风险是较低的,大约在1%左右;而如果曾生育易位型的患儿,夫妻双方之一为易位型携带者,活产儿有33%几率为唐氏儿。因此,区分唐氏综合征类型对于唐氏儿父母再生育计划的临床指导意义非常重要。

六、避免唐氏儿出生的利器——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

虽然唐氏综合征无法治愈,但是利用现有的技术,我们能够在孕前、孕期诊断唐氏综合征,降低唐氏儿的出生风险。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是我国出生缺陷二级防控的重要方法。产前筛查是指通过简便、经济和较少创伤的检测方法,从孕妇群体中发现某些有先天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胎儿的高风险孕妇,以便进一步明确诊断。产前筛查包括:

1.胎儿超声检查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检测在产前筛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妊娠中期发现的一些次要超声信息,如心室内强光点、肠管回声增强、脉络膜囊肿、单脐动脉、肾盂扩张、长骨缩短、颈项透明层增厚、鼻骨缺失或鼻骨发育不全等被称为“超声软指标”。许多研究显示,唐氏综合征等异常胎儿超声软指标的变异率会增加。因此,超声检查是产前筛查的重要方法之一。

2.血清学产前筛查(唐氏筛查)

过去二十多年来,唐氏筛查一直是唐氏综合征筛查的经典方法,其主要原理是抽取孕妇静脉血,检测相应的血清学指标,并结合孕妇年龄,胎数,体重,孕周,颈项透明层厚度等相关信息综合计算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并且除了唐氏综合征外,该项检查也能同时筛查18三体综合征(爱德华氏综合征)及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的患病风险。唐氏筛查对唐氏综合征的检出率约为65%~75%,其最大的优势就是经济、便宜。

3.孕妇外周血游离DNA产前检测(无创DNA)

对孕妇外周血中胎儿细胞或游离DNA(cffDNA)进行无创产前检测,是应用高通量测序等分子遗传技术检测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新一代产前筛查技术,近年来已经逐步普及推广。通过采集孕妇外周血,对血浆中的游离DNA片段(包含胎儿游离DNA)进行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分析,评估胎儿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疾病风险,包括唐氏综合征。相对传统的唐氏筛查更准确、高效,对唐氏综合征的检出率约95%,假阳性率小于0.5%。但无创产前检测也存在罕见的假阴性情况,目前该技术仍然为筛查,而不是诊断性结果,对于筛查高风险人群,需要采用产前诊断技术进一步确诊。

产前诊断是指对胎儿进行先天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常见的产前诊断技术有:

绒毛穿刺术(最佳孕周11~13+6周)、脐血穿刺术(18周以上)、羊膜腔穿刺术(建议18—21+6周,该孕周范围外,特殊情况经遗传咨询后进行羊水穿刺)。

羊膜腔穿刺术。羊膜腔穿刺术是最常用的介入性产前诊断取材技术,是在超声定位或引导下,用穿刺针穿过腹壁、子宫肌层及羊膜进入羊膜腔,抽取羊水的技术。通过抽取约20ml羊水,得到羊水中的胎儿脱落细胞。对胎儿脱落细胞采用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或染色体微阵列分析、高通量测序技术等,可对胎儿唐氏综合征、同时也对其它染色体病、微缺失、微重复等基因组疾病进行产前诊断。

每个家庭都希望孕育健康聪明的宝宝,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地区,孕妇孕期重视产检,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是预防唐氏儿等异常患儿出生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降低出生缺陷的重要措施。助您好孕!

参考文献

[1] Antonarakis, S.E., et al., Down syndrome. Nat Rev Dis Primers, 2020. 6(1): p. 9.

[2] Carmona-Iragui, M., et al., Down syndrome, Alzheimer disease, and 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 The complex  triangle of brain amyloidosis. Vol. 79. 2019. 716-737.

[3]田丹等, 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检测在唐氏筛查临界风险孕妇中产前筛查的应用价值

. 2021. 23(3): 第444-447页.

[4]卫生部发布《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 中国药房, 2012. 23(39): 第3693页.

[5]Gardner, R.J. and A.M. Veale, De novo translocation Down's syndrome: risk of recurrence of Down's syndrome. Clin Genet, 1974. 6(3): p. 160-4.

[6]Antonarakis, S.E., et al., Chromosome 21 and down syndrome: from genomics to pathophysiology. Nat Rev Genet, 2004. 5(10): p. 725-38.

[7]Kathryn K Ostermaier, M.F., Down syndrome: Management. UpToDate临床顾问.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down-syndrome-management.

[8]胎儿常见染色体异常与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的产前筛查与诊断技术标准  第2部分: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细胞遗传学产前诊断技术标准.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11. 3(04): 第46-59页.

[9] 赵扬玉与原鹏波, 胎儿超声软指标的临床处理现状.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2. 38(10): 第961-964页.

[10] Cuckle, H., Prenatal Screening Using Maternal Markers. J Clin Med, 2014. 3(2): p. 5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