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界的“小金人”——胆道闭锁科普暨3月18日儿童消化科肝病线上公益义诊活动通知
黄疸在新生儿中是一个常见疾病,也是大部分新手粑粑麻麻在宝宝降生后遇到的第一个困扰,但黄疸超过两周,皮肤反而越来越黄,大便颜色也越来越浅,宝宝变成“小金人”,这还是普通黄疸吗? 下面我们来揭开医学界“小金人”的神秘面纱——先天性胆道闭锁。
一、什么是先天性胆道闭锁?
胆道闭锁是一种新生儿期的严重皮肤黄染性疾病,是一种胆道发育的先天性畸形,会导致患儿胆管阻塞,肝脏内的胆汁无法顺利排出,进而出现严重的进行性加重的皮肤黄疸,故患儿被称为“小金人”。该疾病的发病率在成活新生儿中约为1:8000~15000,如果未能及时发现、治疗,将会导致肝纤维、肝硬化、肝衰竭,大部分患儿会在1岁左右死亡。目前首选治疗是尽早进行葛西(肝门空肠吻合术)手术,但仍有60%左右的患儿需肝移植才能长期生存。
二、新生儿黄疸后如何发现先天性胆道闭锁?
新生儿黄疸可发生于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足月儿黄疸一般不超过2周,早产儿不超过4周,但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的黄疸一般在生后2~3周逐渐出现,少数3~4周后出现,且患儿黄疸日益加重,不会自行消退。所以当宝宝生后黄疸消退延迟,皮肤变成金黄色、褐色,黏膜、巩膜黄染,甚至泪液、唾液也呈黄色;粪便的颜色变成棕黄、淡米黄色,甚至白陶土样色;尿液的颜色随黄疸加重而逐渐变深,呈浓茶色尿、酱油尿,或者尿不湿被尿液染色变黄时,需考虑该疾病,并及时将宝宝带至正规医院就诊。
三、如何确诊先天性胆道闭锁?
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包括病史、临床表现、 血液生化检查、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检查、腹部肝胆彩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等。该疾病的最佳治疗时间不超过90天,故患儿应尽量于生后6-8周内确诊,对于诊断不明的患儿应及时进行手术探查、术中胆道造影确诊。
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为了提高家长对儿童肝病的认知,为了早期发现肝病、关爱肝病儿童,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儿童消化神经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小儿内科第二党支部医师团队将举行儿童肝病公益义诊活动!针对儿童肝病的相关问题,为广大家长朋友进行免费咨询指导,欢迎大家参加!
活动时间:2023年3月18日(星期六)下午16:00- -17:00
活动地点:16:00~17:00腾讯会议924855340线上儿童肝病小讲课及答疑
08:30-17:30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互联网医院儿童肝病免费问诊
义诊流程:
15:50进入腾讯会议义诊
16:00正式开始腾讯会议线上专家肝病科普
16:30腾讯会议+纳里医生线上答疑互动
温馨提示:如果前期已有相关检查结果的家长,可当天准备检查结果、大小便及皮肤照片等进行咨询。
义诊专家
熊复副主任医师
擅长儿童食物过敏相关疾病(如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湿疹、腹痛、呕吐等)、各种儿童肝病(如不明原因的黄疸、胆汁淤积、转氨酶升高等)、无痛电子胃镜、儿童无痛电子结肠镜、无痛内镜下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等。
罗泽民主任医师
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等的诊治,尤其擅长癫痫、脑炎、运动障碍、儿童发育障碍、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谱系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等疑难病会诊及临床诊治。
杨玲蓉副主任医师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消化专科副主任医师,浙江大学优秀毕业硕士研究生,擅长儿童食物过敏相关疾病(如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湿疹、腹痛、呕吐等)、肝病、无痛电子胃镜、无痛内镜下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等。
朱书瑶主治医师
毕业后参加工作12年,工作主要包括儿科临床诊疗,目前主要从事儿科神经专业,主要方向为儿科神经系统疾病比如发育落后、癫痫、抽动症等治疗以及罕见病等慢性疾病的管理,擅长脑电图。
张繁锦主治医师
擅长小儿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擅长胃肠炎、婴幼儿腹泻、食物过敏相关疾病、儿童肝病、无痛电子胃镜、儿童无痛电子结肠镜、无痛内镜下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等。
黄宇主治医师
医学硕士,主治医师,2014年于川北医学院毕业取得学士学位,2019年获得川北医学院儿科学硕士研究生学位。工作主要包括儿科临床诊疗,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