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护理丨用耐心浇灌生命
今天,小鹏病情稳定,顺利从层流病区转入普通病房,看着小鹏和奶奶从容的笑容,我想起了他们刚进入层流病房的场景。那天,层流病房里一如既往的安静,只有 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和消毒液微凉的气味无声弥漫着。刚完成全身清洁消毒的小鹏蜷缩在病床上,面对如此陌生的环境,眼神里透露着少有的虚弱和茫然。坐在床边的张奶奶,满头银发被消毒帽小心包裹着,布满皱纹的双手无意识地紧紧绞在一起,目光里除了对孙儿的疼惜,更添了深重的惶恐与茫 然——无菌环境、口腔护理、饮食禁忌、24小时记出入量……这些陌生而严苛的词语对她而言,是一道道难以理解又必须攀越的冰冷围墙。
老年家属因为认知能力有限,往往更容易出现执行能力的偏差。初次宣教时,我清晰记得张奶奶那份局促和紧张。当我详细讲解完七步洗手的步骤后,她尝试着重复,但做完第一步就忘记后面的步骤,只能用无措的眼神望向我。我轻轻走近,将消毒洗手液挤进手中,放缓动作,一步一步演示,一个个细节指导,直到她记住每个步骤。
随后几天,同样的指导内容被我们一次次重复:口腔护理的关键性、呕吐时的应急处理、体温的定时监测……每一次,我都不厌其烦地、一字一句地重新讲解。在小 鹏因预处理化疗药物而剧烈呕吐的那个夜晚,张奶奶没有慌乱失措,她一边用我反复示范过的正确方式帮孩子侧过脸以防误吸,一边熟练地拿起床边备好的漱口水, 小鹏呕吐稍止后,她立刻拿起体温计。那一刻,我在她布满岁月痕迹的脸上,捕捉到一种近乎神圣的郑重——那些被反复叮嘱的步骤,已不再是冰冷的指令,而是她 守护孙儿生命的盾牌与武器。
最 触动我的,是小鹏小小的进步。一天中午,当张奶奶准备喂食前忘记提前称重食物时,小鹏轻轻拽了拽奶奶的衣角,用微弱却清晰的声音提醒:“奶奶,还没称重呢!”张奶奶一愣,随即露出愧疚的神色,连声道:“唉!对不起,奶奶忘了。”吃完饭后,小鹏拿出手机主动承担起奶奶最头疼的计算工作——那些日复一日的叮咛,那些不厌其烦的重复,终于像种子一样,在小鹏幼小的心田里也扎下了根,长出了守护自己的嫩芽。看着祖孙俩在无菌仓里笨拙却无比坚定地相互守护、相互提 醒,那份由无数个“再来一遍”构筑起来的理解与能力,如同微光,穿透了疾病的重重阴霾。
在这片用专业和信念守护的生命方舟里,我深深体会到,护理的智慧有时并非在于多么精妙高深的新知识,而在于那份将关键信息“刻入”患者与家属生命肌理的不 倦耐心。每一次不厌其烦的重复讲解,每一次温柔而坚定的演示,都是在用时间与诚意,在看似“荒原”般的理解壁垒上反复开垦,最终让医嘱生根发芽,化为患者 及家属手中紧握的、真实可依的生存力量。
那一次次的重复,正是护理者用耐心与信念浇灌生命的仪式——在反复言说的荒原上,终有生命之花顽强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