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筛相关介绍

心系基层,风雨无阻——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专家喜德之行

发布时间:2020-06-05 21:16:00 供稿: 张飘

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围产保健工作人员的医疗保健水平,更有效地全面保障母婴安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5位对口支援专家:产前诊断中心副主任席娜副主任医师、儿外科副主任符松副主任医师、儿童健康中心何婧副主任护师、新生儿筛查中心胡琦副主任技师、产科姚岳红副主任医师主动参与基层指导,于5月27-28日深入凉山州贫困县之一的喜德县,针对基层围产保健工作的需求,为基层围产保健工作人员提供了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产前保健等方面的专题讲座、现场指导及演练考核。

5月27日,胡琦副主任技师对喜德县人民医院、喜德县妇幼保健院的新生儿筛查工作人员进行了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基础知识培训,系统讲授了采血技术规范、新生儿信息系统操作、阳性儿的管理、新筛统计报表上报及辖区管理的相关问题。通过筛查,可使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得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进而有效的降低疾病的发生风险。


5月27日,席娜副主任医师对喜德县妇幼保健院和喜德县人民医院的医生进行了产前筛查培训。此次接受培训的两家机构均为凉山州产前筛查采血点。培训内容包括:产前筛查的定义、风险计算及筛查策略,填写产前筛查申请单的注意事项,产前筛查报告单的判读及后续工作等。为实时检验培训效果,受训后现场测试,并为合格人员颁发培训合格证。通过此次培训,两个采血点的医务人员能更好地向孕妇告知产前筛查的目标疾病、检出率和局限性,做到让孕妇拥有充分的知情选择;此外,通过此次培训使采血点医务人员明显意识到只有准确填写申请单信息才能保证后续筛查的质量,报告的正确解读并提出合理的临床建议,更能充分有效的发挥产前筛查的作用,避免出生缺陷的发生。


5月27-28日,姚岳红副主任医师在喜德县妇幼保健院开展为期两天的产前培训,从基层围产保健工作人员的现实工作条件和要求出发,通过对产前保健知识重要性的介绍、培训前测试、5次基本产检流程及角色扮演演示、师资带领下分组练习、总结讨论、收集问题、培训后测试、答疑解惑等培训方法,有效激发了参加此次培训的基层围产保健工作人员继续教育和学习的热情。在5月27日的培训会中,符松副主任医师、何婧副主任护师就培训会中学员们提出的关于婴幼儿喂养、护理、保健及意外伤害的预防等问题做出了详细而专业的解答。在此次培训会后期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考核环节,所有参加培训考核的人员均以理想成绩通过考核。


对口支援专家现场操作演示



培训学员踊跃提问


喜德之行期间,恰逢当地连日降温、风雨交加,天气异常阴冷,但恶劣的气候条件丝毫不影响对口支援专家们倾囊相授的热忱和当地医务人员们孜孜不倦的学习渴求。基层妇幼保健工作是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保障母婴安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第一道防护线。这次喜德县培训指导之行,我院专家针对当地实际情况采取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既拓展了基层围产保健人员的临床思维,又规范了基层围产保健工作人员的操作流程,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围产保健工作人员的围产保健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强化了基层围产保健工作人员对艾滋病、梅毒、乙肝三病的筛查和管理意识,获得了广大基层妇幼保健工作者的一致好评,她们由衷地表达了对主办方和专家们的感谢,并纷纷表示“收获很多、增强了在以后工作中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孕产妇和胎婴儿的信心、希望以后会常有这样的学习机会。”